細江英公 访谈节选
学习摄影的年轻人向摄影界的巨匠提问的栏目。第5期,細江英公先生。
(略)
(細江在東京工芸大学芸術学部的workshop里公开其自创技法ルナ・ロッサ)
作品不是技术。作品是作家本身。作家为了自己的表现,必然会想出他自己的技术,或者採用既存的技术;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,要清楚为什么那个技法是必要的。
(略)
但从大学的机制来讲,如何甄别学生是极困难的问题。特别是摄影这样的专业,很多情况是真心喜欢摄影、真正想搞摄影的人却进不来。反而是抱着随便试试的心态的人能得到高分,对摄影本没有爱与尊敬,却能进来。对此我真的觉得很可惜。面试的时候,觉得不错的孩子,英语只得10分就没法要进来。我是不在意英语10分的。等到真需要的时候再学也不迟。但在大学机制里,就是没法要进来。如果可能,我希望想来的人全都进来,但同时我想要採取一种达不到学校标准就不给学分的方法。现在日本的大学,只要上课出席就能毕业。我则想要通过若干次严厉的考试,把学生不断的筛下去。当老师的会变得很累。但实际上就应该这样。然后毕业也会变得困难,那么,就採用比如10年之内学分一直有效的办法,取得一定学分后,进入社会工作,赚够了学费再回来继续学,这是我所期待的大学机制。然后学费可以以学分为单位进行支付。
(略)
——从大学开始的话感觉已经有点晚了。
是啊。比如说摄影,视觉性的读写能力是必要的,现在的孩子由于电视之类的普及,「读」都没问题,但「写」的能力还不行。我觉得这是很没道理的。我认为从小学就应该开始这类教育。说到艺术教育,要么音乐要么美术,我觉得摄影也应该加进去,培养视觉性的读写能力。照相机这种东西,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,只要一句「让我给你拍张照」,就能教孩子如何沟通。
——欠缺着视觉语言的能力,就成了大人,您觉得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?
我会对他说,去看好的作品。如果没体验过感动,就没法培养视觉能力。不是用知识去看,而是必须用心去看。比如去看看展览会,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培养自己的眼睛。起初是朴素的感动,渐渐就可以做有深度的阅读。
——那么培养写的能力,重要的就是自己去作了吧?
是啊。也有个人资质的问题,但不努力是不行的。
——那么,即使努力了却依然发现自己的资质不行,这个也必须由自己进行判断吗?
是啊。没人会告诉你的。由自己判断。
(略)
——最后的问题:对于細江先生来说,摄影是什么?
摄影就是人生本身,或者说是活下去的力量吧,类似那个感觉。所以我没办法离开摄影。对于摄影,我希望能做到诚实。诚实的面对自己去做作品,那样就没法再去做别人做过的事,或模仿别人。模仿了别人,人有可能会受伤害的。我希望看我的照片的人都不会受伤害。但也做不到给他们快乐或让他们幸福,还达不到那个程度。只不过,希望对自己诚实,希望能把自己所想的东西做下去。然后,如果别人能从中得到些、接受些什么,吸收到积极性的东西,那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。
(略)
.
.
.
译 / 蔡骁